今日是:

  老年人的家庭结构,指老年人家庭的人数构成和代际组合。家庭在一个人的老年生活中占重要地位。不同的家庭结构存在着不同的人际关系和不同的养老方式。家庭的结构对家庭成员的精神上和心理上发生很大的作用。同一家庭结构,不同的家庭关系对老年人的影响也大不相同。

  根据有关专家的调查,我国老年人的家庭结构有以下几个类型:

  (1)    单身家庭。单身家庭指老年人独居一室,独立生活。出现单身老年人家庭的原因很多,有的老年人终生不结婚,这种情况以农村的男人为常见。有的老年人离异或丧偶后不再结婚,加上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,造成单身独居。这类家庭占全国老年人家庭的3.4%。

  (2)    一对夫妇的家庭。家庭中只有两位老人一起生活。他们或者没有子女,或者子女不在身边,两人相依为命。这类家庭占全国老人家庭的12.9%。

  (3)    二代人的家庭。包括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和老年人与孙辈同住。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原因是子女或最小的子女还未成家,或者成家还未生育,仍与父母同住。老年人与孙辈同住的原因多是子女外出工作,将下一代托付给老人照顾和管教。二代人的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总数的29%。

  (4)    三代人的家庭。即老年人与子女以及孙辈一起共同生活。这类家庭人数最多,占全国老年人家庭的50%。其中农村人数远远多于城市。

  (5)    四代或以上人的家庭。这类家庭人数极少,只占全国老年人家庭的3%左右。还有极少部分老年人是独身寄居亲戚家或其他居住形式的。

  老年人的家庭结构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。老年人单身独居对身心健康不利,这是不言而喻的。老年人夫妇两人一起过日子,感情融洽,身体还健康,能互相帮助和扶持,对老年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。但是,没有子女在身边,他们仍然有孤寂感,如果两人关系不太好或者身体条件都很差,与子女同住对他们更有利。两代人同住的家庭,父母与子女仍然维持着中年期的生活,父母在家操持家务,子女回家后能有一口可心的饭菜,舒适的环境,对双方都有利。问题是这样的家庭不能维持太久,因为子女长大后结婚生育是免不了的。与孙一辈同住,如果身体条件好,孙子女还未成人,这对三代人都有利,老年人如果年老体衰,连自己也需要照料,与孙子女同住便变成了负担。三代或四代同堂,这是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家庭的居住结构,其中农村占的比重更大。这种方式对老人的好处是老年人操持家务,照料孙辈,日子过得比较充实,老年人年老体衰后子女也容易照料。但是家庭过大人口过多也容易产生矛盾,老年人过于操劳,对身体健康也不利。

  从上面的分析看,哪种家庭结构更合老年人和子女的意愿,更有利于老年人的养生呢?经专家调查发现,如果经济和居住条件允许,大多数老年人愿意与配偶而不是子女共同生活。但是,随着年龄的增高,这种意愿越来越少。特别是到了生活无法自理时,或配偶去世后,老年人的孤独感更强烈,更愿意子女待在身边,希望三代或四代同堂,一家子热热闹闹。而子女成人后参加工作,大多数人不愿意与老年人同住。特别是已成家生育的子女,他们更希望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,经济独立,生活自立,认为分开住能行动自由,各自方便减少矛盾。对于父母年老生活无法自理后,愿意亲自照料的子女也不多,如果经济条件允许,他们都主张请保姆或送进老人院照料。

  因此组成什么样的家庭,除了经济住房条件外,还必须尊重双方的意愿。以上调查可见,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都选择了一对夫妇型的家庭。而老年人生活无法自理后希望子女在身边照料这种愿望,已越来越不容易实现。原因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,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,老年人越来越长寿,父母健在而子女已退休的现象并不少见,依靠已入老年的子女照料更老的父母,对双方来说都是负担。其次,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,人口老龄化已开始出现,一对夫妇上面可能有四个老年人。靠子女照料养老已不现实。因此老年人应改变"积谷防饥,养儿防老"的陈旧观点。

  面对上述情况,应怎么办?社会学家为我们提出设想:子女成家后应分开居住另立家庭,但不能住得太远,最好是像新加坡提倡的"一碗汤"的距离,即子女煮靓汤送给父母分享时,汤还热着。而子女节假日应经常回家团聚,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。至于老年人生活无法自理之后,应由社会照顾,住进老人院。子女应经常带上孙辈去探望,以慰老人孤独之心。目前,老年人住进老人院养老,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大城市已经越来越普遍。社会应该大力发展养老事业,迎接我国老龄化的到来。
 

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